放弃主持人工作,专心为中国做公益,美国姑娘取名“爱中华”
她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却有着一个十分好听的中国名字——穆爱华;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再之后,她又成为了著名的央视主持人。穆爱华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中国人的身份是她骄傲的资本,而她在主持节目时也屡次声称,自己是白皮黄芯的“鸡蛋人”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穆爱华为何如此热爱中国文化,而她除了主持央视的节目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成就呢?
说起穆爱华,就不得不提起她的爷爷穆爱仁,因为穆爱华能当上央视主持人,完全是受了爷爷传奇经历的影响。
曾几何时,有这样一支空军部队驻扎在中国的西南一隅,他们的飞行教官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飞行专家陈纳德,而他们的战机前端,也都无一例外的画着霸气的大鲨鱼图案,因为彼时的中国老百姓没见过鲨鱼,所以在看到这支部队空中战斗的英姿后,老百姓也为其取名为飞虎队。
飞虎队长官陈纳德除了教授中国人驾驶技巧之外,为了迅速形成战斗力,他也会去美国招募飞行员,在一次招募过程中,一名叫做唐麦克的年轻人踊跃的报了名。其实说来也巧,这名年轻人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打击侵略者或者建功立业的想法,只是单纯地对“神秘”的东方文化感兴趣。
在来到中国初步了解了战况后,唐麦克便一头扎进了当地民众的文化氛围中,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十分友好的中文名——穆爱仁。虽说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十分贫穷,但他却毫不介意,不仅常在休假时帮助农民家庭干活,更是一有空就找个私塾,向教书先生请教问题。
在穆爱仁孜孜不倦地学习下,他很快就基本掌握了汉语,并且还爱上了中国的历史人物、故事等。不得不说,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穆爱仁可能今生今世都挖不完,而这也是让他越学越爱学的根本原因。
当然,在战斗时穆爱仁也是十分勇猛的,他不止一次击落了侵略到桂林、云南边境的日军战机,还经常在巡逻时,将“援华助战”的条幅挂在自己的座驾上;与此同时,因为了解中国文化,所以穆爱仁有时也会亲自教授中国飞行员歼敌的技巧。
也正因如此,虽然在中国只呆了几年时间,但穆爱仁已经彻底地被这里的风土人情迷住了,而我国百姓也和这样一个既好学又虚心的美国大个子打成了一片。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而飞虎队队员们也分批次地回到了美国。在起初回到美国后,穆爱仁无不感慨美国的舒适与发达,毕竟在西南边境,热水澡可不是想洗就能洗的。
然而,每当穆爱仁沉入梦乡,那些中国历史人物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那些曾经与他打成一片的西南人民也会浮现在他的眼前。就这样,穆爱仁回美国还没5年就坐不住了,他曾想中国不仅只有西南一隅,还有那么多故事中的名山大川是自己不曾去过的。于是在1948年,穆爱仁带着怀孕的妻子回到了中国,而这一次,他的打算是呆在中国不走了。
在妻子在中国生下儿子后,为了生计,穆爱仁选择去了福建一所大学,担任体育和英语课的外聘教授。不过世事总不尽人意,60年代,随着冷战形势愈演愈烈,作为美国人的穆爱仁只得在重重压力下回到美国。
1981年,穆爱仁的孙女诞生了,也就是咱一开始聊过的穆爱华。不得不说,穆爱仁的确是将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贯彻到了家族中,他的儿子彼得深受父亲的影响,不但给自己的妻子取名“言玲”,还将两个女儿一个取名爱中,一个取名爱华。
因为爷爷的原因,穆爱华几乎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双语教育,而这也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汉语发音的技巧,虽然说得磕磕绊绊,但她确实说的是普通话。另外一方面,穆爱华从小就是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的。这就使得她不仅对当时飞虎队惊险的战斗故事感到不可思议,更是对爷爷口中数不过来的中国神话、历史故事向往非常。
终于在1988年,7岁的穆爱华等到了机会。随着两国关系的复苏,两国人民们也可以到达对方的国度交流。此时的穆爱华跟着父亲来到了南京定居,因为会说中文的缘故,她没有习惯多久就立即进入了小学读书。
而在其母亲言玲的要求下,穆爱华还加入了一个当地的艺术社团学习戏曲,除了茉莉花这样经典的民间歌曲之外,就连豫剧花木兰这种带有方言形式的戏曲,穆爱华也是张口就来。从这点也能看出,虽说穆爱华生在美国,但无论是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还是培养的学习习惯,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因为戏唱得好,上世纪90年代,穆爱华被邀请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彼时的她顶着一头金发,站在黑发的小朋友面前显得十分扎眼,然而她一张嘴观众们都惊呆了,这哪里是一个外国小姑娘,分明就是一个爷爷带大的中国小戏迷!
据穆爱华后来说,正是这次春晚的经历让他下定了决心,等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进入央视的舞台。我们常说有梦想的人总会成功,在高中毕业后,穆爱华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立下的志向,她报考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戏剧表演学专业,并在学习结束后,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心心念念的中国,并向她梦想的舞台投去了简历。
凭借着扎实的表演功底和流利的普通话,穆爱华成功地被央视聘为了主持人。不过对于主持人来说,普通话说得流利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对汉语言文学巧妙地表达,对中国文化独特的见解才是重中之重,而从这点上就能看出,穆爱华绝不仅是普通话说得利索那么简单。
一开始,或许是为了兼顾穆爱华外国友人的身份,她主持的都是留学美国、留美托福这样的节目,随着她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熟知认可,穆爱华也得以将自己的曲艺水平展现给大家。
在综艺频道的一档栏目中,穆爱华经常以她独有的幽默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而当她周正起来的时候,所有人又会忘却她的金发碧眼,只会觉得这就是一个质朴的中国姑娘。
2013年,穆爱华离开了中央电视台,但他并未和中国走远,反而是进入了更深的基层之中。其实在此之前,他的母亲穆言玲作为一个中国迷,早就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回报中国,那就是做公益活动。
彼时诸如筹建残障儿童学校、致力于帮助盲童的金钥匙工程都有言玲的身影,而在母亲去世之后,穆爱华不仅接过了她的衣钵,还开辟了新路,将自己投身进义务英语教育的项目中,而她的爷爷穆爱仁在得知了孙女的项目后,即便已经80多岁了,却依然拖着不便的腿脚从美国再一次来到中国,免费教孩子们英语。
不得不说,穆家上到爷爷下到孙女,虽然每个人都是正儿八经的美国人,但或许是经历的缘故,使得他们对中国人比对美国人还要亲的多。因为穆爱仁第一次回中国是“落户”福建的缘故,所以现在穆家人都将福建当做了自己的老家,而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里,穆家包的饺子更是比谁家的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