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北漂女性为何不能月薪7千,住大房子?|不二大叔
下午和两个北漂的女生聊天,两个事业、样貌优秀的30岁的女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一个是,无论如何不愿回到自己的家乡。
另一个是,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大都市里,如何遇到自己的爱情。
这两个30岁女生,一个曾经听父母的话,大学毕业在家乡的玉雕博物馆当了两年博物馆员,只要有人和她说话就兴奋的不得了。因为每天对着玉,又没有什么人来参观,一天能说上几句话就已经不错。
一个是家里的每个孩子都在家乡的家族企业里赚到了钱,有房有车、有好几套房好几辆车……只有她,一听说北京有公益机构,就放下一切,跑到NGO当志愿者。
她们都曾经午夜北京大街上放声大哭。
有一个是因为遇到渣男,有一个是因为公益项目受到各种挫折无法完成。
和《北京女子图鉴》里,刚到北京,被男同学意图不轨, 一边啃玉米一边坐在马路牙子上放声大哭的陈可一样。
我也这样哭过,在一辆开了20万公里二手别克车里。我驱车200公里去面试,面试后对方递给我一张75加币油费的支票,我至今记得那家石油公司叫Pinwest。好在,另一家面试的公司录取了我。
在漂泊的,异乡的大都市,单身的女性需要两样东西,永恒不变的两样东西,金钱和爱情。
如果没有,我觉得看看《图鉴》里的陈可也未尝不可。
1) 找一份工作需不需要攻略和话术?
当然需要。
有不少年轻的女生失利于面试,恰恰是不知道面试的技巧和话术。当陈可准备面试前,她得到了一位资深HR的面授 。
比如,不要在面试的时候说上一家公司的不好;比如,给现在跳槽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在要求薪资时,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
在我找第一份工作时,学校里有一位专门辅导写简历的老师,一位专门辅导面试的老师。同时还有一本厚厚的面试选择题。
其中从如何在各种渠道,打听到这家公司的行业地位和产品特点……到如何应付Killer Question (杀手问题)。这些杀手问题,其实在《图鉴》中都没有真正给出,比如,“给我一个例子当你和前上司发生了争执,你是怎么处理的?”。
或者,“给我一个例子,当你和另外一个同事分别在竞争的情况下主力一个项目。你怎么样赢了对方?”。
我听说最恶毒的一道面试题,是交给你一份400页的年报,然后让你在1个小时内写出一份财务分析和建议。
而且,在大公司,未必是像《图鉴》里说的,只有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你“可以不磕巴的造假”。大公司首先有一个审查机制,有一些HR会打电话给你的前公司的HR, 还有公司会雇用第三方的调查数据公司。
但是,总的来说,面试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技术活。
所以不但要认真对待,要学习话术,了解问题,了解雇主心理,并且要接受实践模拟。如果有《图鉴》那样的资深HR闺蜜,你不但要认真的听她给你讲一切技巧,而且最好把问题都设计彩排一遍。
在《图鉴》中虽然对陈可的专业能力着墨不多,但是已经充分表明了她的能力。在第一份的前台工作中,陈可迅速的发现了作为前台代付快递费、代付外卖费的弊病,并找到了结局问题的方法。用一张表格把各项支出标识的非常清晰,并在不让办公室同事失面子的情况下追回了垫款。
而第二份工作的学习能力非常明显,你看到陈可在时尚圈朋友的点拨之下迅速了解了“有性别”的文案,并给予实施,还得到了上司高总的夸奖。而不站队这种优秀品质确实也是政治斗争最无为而为的战略。很多职场小白其实不明白,只要卷入政治斗争,最先牺牲的一定是底层的“实习生”。
到了第三份公司,当工作发生致命的问题,她的应变能力也体现出来了。可以不计前嫌地给暗示潜规则的前老总打电话,取经。最重要的是,甚至冒着失败的风险,直接杀到客户楼下,一直守到对方晚饭后和自己见面。我不知道有多少在北京打拼的姑娘看到这里有所触痛,老实说,我觉得这样背水一战,时刻冒着被炒而“抢单”,应该是做市场部工作的常态。
(大家都是来计算女主谈过几场恋爱,而不看她是不是真的自己有职场进阶的能力)
可是不好意思,太多人看到了陈可谈过的恋爱,却没有看过她在职场上的表现。
2) 找一份爱情而不是遇到一份爱情有多么重要
前面的一个追问北京的爱情在哪里的女生,其实拥有一份经常会接触到不同异性的工作。不像会计、HR、后勤的这些姐妹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内部熟面孔,如果她们不喜欢出去玩,几乎就没有机会认识到新的朋友。
但是问她为什么没有去和这些其他公司的男性接触,她说,她在等待一份靠谱的爱情。什么样的爱情是靠谱的呢?她回答说:一些微信公众号说,男人要爱你比你爱他多,要对你一见钟情……第一次照面就犹如雷击。
我问她,凭什么呢?你是范冰冰还是舒淇?
如果大家注意到,像陈可那样发现努力工作的张超一样,当她仰慕张超的才华,也主动给张超发了一条短信: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给我发信息。
那个夜晚她也真的帮加班并且孤立无援的张超检查了错字。张超并没有对陈可一见钟情。而且,全体聚餐后的一晚,是陈可有意等在门口,偶遇张超。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其实陈可并没有用太多的技巧,但是她首先给对方机会了解她,同时又在双层巴士上和张超聊天,为他们的下一步创造了条件。
当分手后的陈可遇到客户富二代于总的时候,她好像并无心追求。但是为了打瘦脸针而没有和客户联系的两天,这一单生意眼看就要丢了,她的顾老板下了死命令,“追不回来,就要走人。”
所以,她马上请教前老板高总,把如何截住快递(快递可以这样不靠谱吗?),然后又亲自到了于总的公司楼下,喝醉酒,上演了一场苦肉计。
当陈可抱着自己朝思暮想,刷卡买来的LV手袋大吐特吐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这部剧的深意。生活就是这样残酷,没有人可以撒娇,也没有人可以任何时间掉以轻心,不然你就算毁了你最贵的包都没用。
但是有趣的是,陈可不但截回了订单,而且收获了一份爱情。
于总为什么会喜欢上陈可?你注意到陈可在述说这份订单时候的情节吗?虽然她管这叫做“演戏”,实际上这份订单真的对她有这么重要,而她倾诉的,对她有知遇之恩的顾总也真的对她这样重要。
和一个异性,聊到工作,聊到自己的短板,聊到自己最在意的事情时候,甚至毫无防备的落了泪,醉了酒。对于总来说,看到的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女孩的真实。
但是从技术层面上,这叫做会聊天。我曾经写过一篇《让陌生人迅速爱上你的36个问题》,其实这36个问题就是让人打破距离,迅速建立信任的一种方式。两个单身、并且有吸引力的男女,如果能够在酒吧聊上2-3个小时,只有两种结果:一种就是永远不会相爱,另外一种就是开始约会。
难道你要像木乃伊和冰雪女王一样等王子来追求你吗?不可能。
3) 独立女性的意义是不是被误解了。
我看到网上在批评陈可的工作经历,都是依靠别人,太幸运,不够独立。是不是女性的独立被人误解了?
独立女性是有自己选择工作的自由,有自己选择爱情的自由,有自己可以说再见的自由和勇气,而不是像圣女贞德一样,没有朋友,不和男性谈恋爱,然后独自牺牲。
虽然陈可在一次饭局之后,莫名其妙就得到了一份工作,但是那份工作也仅仅是打工而已,至少和她学市场的专业是对口。
倒是在互联网的公司的工作,才是她自己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依靠顾总的关照就不算自己的努力吗?
在《穿Prada的女魔头》中,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小实习生如果不是得到一位资深时尚编辑的指导,不会迅速在外表上改变自己。在《向前一步》中Sheryl Sandbery承认她在职场的一帆风顺和她在哈佛的导师和后来的老板 Larry Summers对她一贯的支持分不开。她还鼓励女性,在职场的早期,去主动寻找到自己的“职业导师”。
(找到自己职场上的“导师”并不是什么令人不齿的事情,和陈可一心要努力追求升职、《北京女子图鉴》里这个喜欢玩办公室政治、又和领导潜规则的姑娘才是反面)
所以,那些认为在职场上得到帮助的人就不够独立的人,恰恰不懂得职场。不懂得,每一份成长,也需要资深人士的指点与时刻的专业建议。
我听到最可笑的事情,是把专业的职场技能叫做:心机婊。
我看到一些评论说,我没有见到过北漂有这样的房子,没有见过北漂可以住在市中心的便利地带。
等等,你有没有像陈可一样,经营你的每一次面试,不放弃没有一个可以改变并帮助自己的朋友?
面对一个单身优质的男生,放开自己的禁忌,给他们机会了解?
你都没有过,凭什么笑话比你过得好的人生呢?
你没有活成苏芒,然后你说苏芒的生活不真实,不可靠,真的,活成她们这样的人,不会告诉你为什么。
好好看一眼北京女子图鉴,关于爱情和金钱,看看你没有做到什么,而不是你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