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扩廓帖木儿到底奇在哪里?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扩廓帖木儿到底奇在哪里?他的结局如何

你真的了解扩廓帖木儿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扩廓帖木儿原名”王保保“,是元末河南地区军阀头目察罕帖木儿的养子。

察罕帖木儿是突厥部之乃蛮部的第四代酋长,祖辈三代都定居在河南颍州,其曾祖父曾因为当初帮助蒙古人平定河南而有功。尽管被元廷划分为色目人,但实际上乃蛮已经高度蒙古化。就察汗一家而言,他们显然同时受到蒙古和汉两种文化熏陶。察汗自己有个汉姓“李”,他还参加过科举,不过没有取得进士及第。

元末,因为元廷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和连年天灾,加之宗教的催化作用,又得益于蒙古军队的腐化和政府管理趋向于混乱,中原百姓在被外地奴役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揭竿而起,红巾军起义爆发了,迅速席卷了整个淮河、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乃至波及了全中国。

看到红巾军来势汹汹而官军无能,为了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和保卫自己的特权与财产,全国各地的地主豪强(无论蒙汉或其他民族)都自发组织武装以抵抗起义队伍,有不少取得了比官军更大的成效,他们也很快或多或少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那时候,元朝正规军不堪用,特别是脱脱死后,真正给朝廷续命的就是全国各地由当地有财力有地位的人组织领导的义军。

察罕帖木儿就此发迹。他组建了一支保卫家乡的队伍,于1352年带了几百人的队伍第一次踏上战场。在察罕一开始跟随的答失八都鲁的组织瓦解后,察罕转战陕西,很快把起义军队赶出了渭河平原。之后几年来察罕一路高歌猛进,收复河北,攻克河洛,甚至触及了江浙地区。凭借赫赫武功,察罕不出意外地取得了政府的重视,朝廷给他加官又进爵,准许他掌管整个行省。他的势力快速扩张,整个河南差不多已归他统治。察罕名义上是拱卫朝廷镇压反贼的忠臣,实际上却是个独立的军阀头子。到了十四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所有打着朝廷旗号的地区性领袖中,察罕帖木儿已是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他的势力扩及山西、山东和畿辅乃至陕西。在北方,察罕的影响力是无需多言的。

image.png

随着丞相脱脱的被免和去世,察罕有可能成为元朝廷的倚重人物,因为皇帝需要人去对付起义军队,但是察罕对宫廷政治不感兴趣,他选择在地方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尽管后世认为,察罕本人既无意控制朝廷,也不想取代朝廷,但他确实占有了元帝国仅剩下的所有资源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和另一位山西军阀孛罗帖木儿——答失八都鲁之子——的对抗几乎使朝廷瘫痪并大大影响了全国的局势。

在攻下济南并向益都进攻时,察罕被他手下的两个降将刺杀。跋扈不羁的察罕之死对皇帝而言无疑是件好事,他死后备极哀荣。这时,扩廓帖木儿作为养子,在朝廷的承认下成为了察罕的接班人。

察罕是在1362年夏遇刺的,而就在一年后朱元璋赢下了鄱阳湖之战,成为南方最大的势力。

扩廓帖木儿其实不全是一个蒙古人,至少在血统上如此。他是察罕的姐姐和一个王姓汉人的儿子,原名王保保。察罕自己没有子嗣,就把他的外甥过继到自己名下。扩廓帖木儿从小就跟着察罕,由他抚养和教育。因此,扩廓和察罕的关系完全就是亲父子。扩廓智勇双全,既熟读汉家经史,又精通蒙古武艺,但扩廓明显更倾向于蒙古文化。1361年,察罕派遣扩廓运输粮草到京师,扩廓得以受到皇帝接见。看来扩廓很受朝堂的蒙古贵族喜欢,他被赐名扩廓帖木儿—— 一个地道的蒙古名字,这意味着他被承认是 一个忠诚的蒙古男儿。

扩廓上位后,很快整合了他所继承的资源,并一心为父报仇。他发疯地向益都进攻,在围城数月后最终用挖地道的方法功课。之前刺杀察罕后又叛逃的两个降将—田丰和王士城—落到了扩廓手里,扩廓处决了杀父仇敌,并挖出他们的心以祭奠先夫在天之灵。

平定山东叛乱后,由山东半岛而河南,而陕西,广阔的华北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控制在扩廓手里。

但这并不意味着扩廓在北方就再无敌手,他从察罕那里继承到的不只有权利、地位与军队,还有宿敌孛罗帖木儿。

不像察罕父子那样对宫廷阴谋漠不关心,孛罗帖木儿作为当今皇后的父亲,热衷于政变和阴谋。孛罗一直对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耿耿于怀,企图改换太子,因为他并非皇后所生。

随着北方逐渐回到了朝廷手里(尽管只是名义上),孛罗和扩廓的矛盾逐渐激化。孛罗想凭借山西大都督兵农司使的身份拿到扩廓势力范围内的粮草,最好是取而代之;而扩廓也对这个老奸巨猾的邻居心怀警惕乃至敌视。二人就对山西的控制权展开激烈争夺。1363年扩廓占了上风,孛罗败退京城,顺势掌控了京师。爱猷识理达腊对孛罗心存忌惮,他决定离开京城并向敌人的敌人扩廓寻求保护。

孛罗可能有些过火了,他的步步紧逼和对太子掩藏不住的敌意终于促使皇帝下定决心。1365年,孛罗在路上被乱斧砍死。扩廓受命护送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返回京城,他被恰如其分地封为河南王,并被派去从起义军手里夺回长江中下游地区。尽管在整个华北,即使算上皇帝,再也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势力,扩廓仍然不打算作进一步的图谋。比起养父察罕,扩廓对元廷的效忠似乎更多的是发自真心。他选择当好自己的河南王,并将整个华北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而加以巩固。

据说太子被孛罗吓得跑到太原时,准备效仿灵武故事,自立为帝。他寻求扩廓的支持,但扩廓根本无意政变。扩廓护送太子回京后,奇皇后又派人来游说扩廓,要他拥护太子进宫,把老皇帝赶下皇座,扩廓自然不答应。自此,太子母子对扩廓谈不上什么好感。朝中的大臣也因为扩廓出身并非根脚官人(即世袭贵族),多少有些轻视他。皇帝对这个手握重兵的将军也很忌惮,巴不得他赶紧离开京城。种种这些宫廷特有的勾心斗角,都让扩廓在宫里颇不自在。前面说过,比起朝堂文治,扩廓更向往金戈铁马的军营生活。

image.png

扩廓奉命代太子南征,一开始他表现得很积极,但之后的几年里扩廓的心思却放在内战上,无暇南顾。

李思齐是察罕起事时的伙伴和得力助手,他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陕西一带。察罕死后,根据朝廷命令,李思齐要接受扩廓指挥,但他看不起这个毛头小子。扩廓得到南征的命令后,立即着手调集粮草兵马,并要求李思齐等人同他会师。

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胆敢想自己发号施令,李思齐生气了。他骂道:“你爹察罕当时还要对我礼让三分,你一个小屁孩儿却想居于我之上,还来命令我?”气不过,李思齐于是命令手下的人,谁也不许出关,王保保来就杀了他。并纠集另外三个昔日察罕的老战友——张良弼、脱列伯和孔兴——合伙对付扩廓。

看到军令不行,扩廓勃然大怒,果断放弃南下,他可不想到时候被“自己人”从背后捅了刀子,宁愿反过来率军进攻关中。李思齐四人也会军结盟,合力抵抗。这就又在北方掀起了一场内战。

结果是,两军交战数年,未分胜负,扩廓和李思齐谁也没能消灭对方。他们都把对方看作自己最大的对手,却忽视了(实际上不应也不能忽视的)南方在喘息之后又迅速壮大的叛军。这时候用“叛乱”来形容长江流域的军事颠覆活动已经不够妥帖了。

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领袖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且不大把元廷放在眼里,有的称帝,有的称王,彼此是彼此的眼中钉,却不怎么理会北方朝廷的威胁。不用说,这时候的元廷除了劝降和有限的进攻,以对这帮反贼无可奈何,因为元廷再也无力整合它残存的资源,也无法调动打着官军旗号的军队。

扩廓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千防万防,背后的刀子还是捅过来了。这个刀子来自内部,捅刀子的不是别人,而是来自当时给他赐名的皇帝。

image.png

或许皇帝是这时候北方唯一一个还在关心南方局势的人,他再三下令扩廓放弃内战,专心南征,扩廓不听。扩廓部下有一支是孛罗的旧部,他们在同李思齐方厮杀中逐渐感到厌倦。“皇帝要我们往南方打,现在却是在窝里斗,白白流血白白送命,再也没个头,到底图啥呢?”这支队伍哗变了,胁持长官貊高,倒戈讨伐违背皇帝旨意的扩廓。皇帝也担心扩廓兵权过重又不听调令,太子又在一旁煽风点火,朝臣也跟着说扩廓坏话。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下诏接触扩廓一切兵权,把扩廓的部分军队交给别人指挥,由太子统率全国军队。

扩廓听命,退兵泽州,其部将关保也归附朝廷。但顺帝不依不饶,看到扩廓退缩,又下令李思齐等往东出关,与貊高合攻扩廓,而命关保率军戍守太原。扩廓十分气愤,引军占据太原,将朝廷所设官吏全部杀死。

皇帝防范自己的手下甚于防范逆贼。对张士诚这些不折不扣的反贼,又是劝降,又是安抚,给了加官进爵的承诺,只要他们肯就此打住,甚至不介意逆贼们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对自己的大臣武将呢?却是日夜提防,哪怕他们表现得再忠诚。俗话说鸟尽弓藏,皇帝甚至等不及狡兔到手就匆匆对猎狗下手。脱脱是一个例子,扩廓也是个例子,只是扩廓没有那么容易屈服,后面局势的剧烈变化也让顺帝不得不再扭头启用扩廓。

原本已趋于均衡的局势再次被搅动,搅动的力量来自南京的吴王朱元璋。

在这期间,朱元璋在南京一带立足了脚跟。红巾军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脱胎于红巾军的朱元璋之吴政权却崛起了,且大有破竹之势。谁也想不到,朱元璋居然能先破陈友谅,再败张士诚。经过两次不可思议的以弱胜强,朱元璋在南方或者说整个中国已再无敌手。几年的耽搁使南北局势完全逆转了。

1367年,朱元璋着手北伐。

朱元璋在战争年月表现出的的雄才大略绝对当得起任何赞誉。与常遇春的冒险计划相反,朱元璋坚持要稳扎稳打,制定了一个分为四个阶段的作战计划:先攻克山东,然后拿下河南和潼关,然后放下陕西和陕西,径直进取北京,最后再一扫西北。常遇春一举拿下大都的蓝图虽然诱人,但朱元璋不会被近年来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很清楚,蒙古人元气尚存,决不可掉以轻心,更何况同时他还在进行南征。朱元璋的判断是对的,尽管不出一年时间北方大部分已在朱元璋手里,但以扩廓部为代表的蒙古军队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新生的明帝国最大的威胁。

这时明军已经攻下山东,收复大梁,元军没有一人敢于抵抗。明军逼近潼关,李思齐等仓惶率军西返,而貊高、关保都被扩廓所擒杀。顺帝大为恐慌,下诏归罪于太子,完全恢复扩廓的官职,命他与李思齐等分道南征,但为时已晚。尽管之后元军的抵抗总算称得上顽强,但明军的进攻并未受挫。

image.png

一切按计划展开,这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顺利的一次北伐。1367年底,济南光复。1368年3月,山东全境平定,4月16日,开封,作为当初北宋的帝都和红巾军韩宋政权一度的都城,又一次回到了汉人手里。25日,千年古都洛阳易手。5月13日,冯胜拿下潼关。9月20日,徐达进入北京。元帝北窜。半个月后,明军进入山西。

没等到北方战事结束,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登上了帝位。1368年,朱元璋与正月初四于南京登基,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西征军从河北进入山西南部,扩廓派军队争夺泽州,双方战于韩店,明军大败。又乘北平防务空虚,当时正好元顺帝从开平发号施令要扩廓恢复大都。扩廓于是北出雁门,将由保安取道居庸进攻北平。徐达得到消息,并不回救,率军直捣太原。扩廓这时还在半路上,匆忙回军,半夜被袭,大败,以十八骑北窜,山西平。

西征军接着攻入西安,李思齐不敌,逃奔凤翔,又跑到临洮。明军步步紧逼,无法,李思齐只得投降。徐达大军继续进军,不久陕西平定。其他的元朝大臣武将,包括孔兴、脱列伯、张良弼兄弟,或死或降。唯独扩廓拥兵塞上,西北边疆深受其苦。

洪武三年,即1370年,徐达带领邓俞和汤和两位助手,率军从西安出发,剑锋直指扩廓帖木儿。

5月3日,两军陇东的巩昌附近遭遇。扩廓一方在人数上占据了优势,徐达不得不采取守势。蒙古人猛烈进攻,明军西南翼胡德济部一度失控。次日,明军展开反攻,大获全胜。扩廓撤退,损失惨重。

这次的交战并没有打击扩廓的决心,他一直在沙漠上准备着迎接明军下一次的到来。

1372年,明帝国又向西北发起了进攻,这次扩廓复仇的机会到了,

image.png

徐达带领15万骑兵出雁门关,长途跋涉跨越沙漠直奔哈尔和林。4月23日,蓝玉部在土刺河附近发现了一小只蒙古军队,轻易打败了他们。

但是,一开始小小的胜利并没有带来最终的荣耀。

扩廓很清楚敌人的弱点。他的思路简单而清晰:利用敌明我暗的形势,让明军在无意义的行军中被消耗,然后由自己选择地点和时间进行决战。地点是蒙古人再熟悉不过的荒漠戈壁,时间是明军耐心和体力都被消耗将尽之际。一边占尽了天时地利的沙漠霸主扩廓,另一边是明帝国最得意的大元帅徐达,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扩廓输不起,在自己的主场失败就意味着他的蒙古骑士根本无法对抗明军,他和他效忠的元廷也将再无立足之地;徐达同样输不起,大明初创,立国未稳,此役不成功,不但会阻碍大明今后在西北方向的扩张,更会给帝国今后的边疆乃至整个北方的安全留下一个巨大隐患,是否会重演宋朝故事也未可知。

胜利最终会属于谁呢?

6月7日,扩廓和徐达的主力相遇,两军展开决战。扩廓的计谋得逞了,土刺河之捷后明军穷追猛打,却是孤军深入,疲惫的明军将士面对一心复仇的蒙古骑士占了下风。从未打过一次败仗的常胜将军徐达遭到惨败,军队减员“无虑数千万“,徐达只好带着剩下的部队匆匆撤退。

这次战役的材料很少,具体情况我们亦不得而知,朱元璋把战败的原因归咎于徐达的倾心无谋,并且对这次的损失大为伤心。

这次和扩廓的对抗实际上明帝国对蒙古的某次清剿行动中的一部分。于此同时,冯胜和李文忠分别被派去率军平息陇西和去攻击东北方向的蒙古残部。李文忠的远征也不顺利,尽管他班师回朝后向舅舅朱元璋夸耀战功,但战略目标没有达到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 冯胜这一翼倒是一路破竹,战果斐然。

image.png

这次行动的失败对此后蒙明关系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次挫败之前,朱元璋雄心勃勃,他不但要做汉人的皇帝,也要当草原的大汗,以此保证中原的安全。可扩廓和其他继续为蒙古效忠的将领让朱元璋的宏图大计成了泡影。此后,洪武朝在北方的进攻大大减少了,更多时候是采取守势。终明一朝,除了永乐时期外,大多时间明帝国的君臣将士对蒙古都是采取严加防范但又有些消极的政策,甚至不断收缩。

就当时局势来讲,此役直接的影响是明军在西北地区再难前进一步,“自是明军希出塞也”。直到死前,扩廓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刘基曾经劝说过太祖:”扩廓不可轻视。“朱元璋也曾说:“如今天下一家了,尚有三件事为了:一件少传国玺,一件王保保未擒,一件元太子无音问。”

洪武八年,扩廓帖木儿扩廓跟随其主迁徙金山,死于哈剌那海之衙庭,其妻毛氏也上吊而死。消息传来,西北的守军才得以歇了口气。

扩廓代察罕掌权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去讲好,礼物备齐,礼节周到,但扩廓就是不回复,使者也都被扣留。扩廓出塞后,家属被俘,朱元璋仍然希望降服他,仍无回应。最后无可奈何,派已经投降了的李思齐去。扩廓以礼招待了这个老朋友老对手,还派人把李思齐送回疆界处。临别时,送行的人说:“奉总兵令,还请留下一物作纪念。”李思齐说为出公差,无以留赠。那人把话挑明了:“总兵要你的一只手臂。”李思齐只好砍掉一支手臂,回去后没几天就死了。

image.png

一日大会诸将,朱元璋来了兴致,问:“天下奇男子谁也?”大家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朱元璋笑着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后来还册封扩廓的妹妹为秦王妃。

还有一事可证明明朝君臣对扩廓的重视:洪武二年,《元史》问世,书中给了察罕帖木儿的正面的评价,还有点阿臾的意思,这当然是说给还活着的扩廓帖木儿听的。

扩廓一生为元朝南征北战,其中也不乏败仗,却愈挫愈勇,从不言弃,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73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公元1360年(龙凤六年),刘基(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私人在朱元璋的邀约下入南京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刘基刚到朱元璋...

​宋襄公打不过楚国真的是因为仁慈吗?

​宋襄公打不过楚国真的是因为仁慈吗?

137

宋襄公打不过楚国真的是因为仁慈吗? 话说,齐桓公去世之后,他那五个实力强大的儿子开始为了齐国国君之位大打出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经过两个多...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处境如何 光绪最后是怎么死的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处境如何 光绪最后是怎么死的

187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处境如何 光绪最后是怎么死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光绪,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先来看看戊戌变法之后的光绪皇帝的处境。 光绪皇帝的妻子隆裕皇后...

​武则天的身世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能成为皇帝?

65

武则天的身世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能成为皇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女皇》作者:黄光任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

​清朝大臣靳辅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103

清朝大臣靳辅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

​楚怀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最后客死于秦国

110

楚怀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最后客死于秦国 楚怀王熊槐,芈姓熊氏,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第37位国君,在位共30年。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盘点隋炀帝手下五大重臣,最后是什么结局?

​盘点隋炀帝手下五大重臣,最后是什么结局?

109

盘点隋炀帝手下五大重臣,最后是什么结局? 隋炀帝登基后,手下有深受信任的五大重臣,他们帮助隋炀帝前期建功立业。他们因为都是大业年间的重臣,所以当时被称作“大业五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