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睢阳保卫战的指挥官,成功为大唐的反攻提供时间
古代战争似乎都是武将们的事,文弱书生基本没有上战场的可能,最多就是作为主将的军师、参谋,在幕后出谋划策。但是历史上文官带兵出彩的例子也不少,比如西周初年的姜太公、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一开始数量很少,直到宋代文官将兵才基本成为常例。
早在在唐代中期,就有一位书生将兵,他带领着少数的唐军死守一城,“用兵未尝依古法”,智谋百出地运用各种战术,屡破数倍于己的安史叛军,成功地阻止了叛军向江淮地区的挺进,为唐军的大反攻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他就是大唐“睢阳保卫战”的主角——张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书生将兵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旧唐书》),一说为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新唐书》)。
张巡在开元末年(741年)进士及第,并以太子通事舍人之职外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任满后因不愿投靠当权的杨国忠,又被调到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再当县令。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改变大唐国运的“安史之乱”爆发,数月后,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自己称帝建国,国号为“大燕”。
随后,安史叛军西进,由于大唐承平日久,“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叛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麾,所到之外,州县的太守、县令不是不战而逃,就是望风而降。
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也投降了叛军,而张巡所在真源县正在谯郡的辖境。杨万石降敌后,又命张巡去接应叛军。
张巡得知后极为气愤,他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祠,然后招募壮士起兵抵抗叛军,响应的有千余人。
此时,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令狐潮已经率投降叛军。张巡率领部众攻入雍丘,令狐潮弃城而逃。
雍丘保卫战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三月,令狐潮又率叛军四万余人来到雍丘城下。这时雍丘城内仅有两千守军,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城内军民大为恐惧。
张巡却对众将士分析到:“敌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
众将士听后,大为鼓舞。于是,张巡派一千人守城,自己率一千人,分成数个小队,突然从城中杀出。
张巡身先士卒直接杀向叛军,叛军虽然人多,但还没来得及准备迎战,突遇冲出的张巡军队,惊慌失措,顷刻大乱,连忙后退,张巡等人杀伤大量敌军后才撤回雍丘城内。
次日,叛军再度集结攻城,张巡指挥守军顽强抵抗,叛军一直未能登城。张巡趁叛军松懈之际,出城突袭;又或趁夜深人静之际,偷袭敌营。
就这样,张巡身先士卒,带甲而食,裹伤战斗,坚守雍丘达60多天,打退了叛军大小三百多次的进攻。
令狐潮见一时拿不下雍丘,只好撤兵而去。张巡在城上窥知得叛军撤退,又率兵追击,果然大有所获,俘获大量叛军和粮草,甚至差点活捉令狐潮。
令狐潮因撤退而失利,大为震怒,于是又回头再次围攻雍丘。双方又展开拉锯攻城战,互有死伤。
五月,长安失守的消息传来,令狐潮十分高兴,写了一封信劝降张巡。当时在雍丘城内有六名将领看形势如此不利,就劝说张巡投降吧。
张巡不动声色,而是第二天召集全军,在现场把这六人抓起来,先责其不忠不义,扰乱军心,然后当场将其推出斩首,此举表面自己的心态,也稳定了军心。
雍丘被围日久,城中粮食日渐缺乏。这时,恰好有百艘为燕军补给的运粮船停在河边。张巡从城上看到这个情况,便在夜间把军队集中到城的南面,装出要出战的样子。
令狐潮见张巡的军队都集中到城南,也提前把军队调到城南来准备迎战。而张巡得知叛军把主力都调到城南后,又派人急忙赶到河边,把叛军运粮船上的粮食夺走一千多斛,然后一把火把剩下的粮食通通烧光。
草人借箭
张巡智盗敌粮,让令狐潮大怒,下令全力攻城,张巡组织士兵在城上用箭把叛军逼回去。但是,战争的日子一长,城里的箭也几乎用光了,这该怎么办呢?
张巡想到了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于是,一天夜里,雍丘城头上黑压压一片,隐隐约约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士兵,正沿着绳索爬下城墙。
令狐潮得报后,断定是张巡派兵趁夜偷袭,于是命士兵向城头放箭,以射杀唐军。一时间,叛军争相施射,一直放到天色发白时,才发现城墙上所挂的全是稻草人。
张巡这边,士兵们高兴的拉起插满了密箭的草人,粗略一数,大致得到敌箭十几万支,这就暂时缓解了军中缺箭的问题。
连续几天,城墙上都是吊下草人,令狐潮的士兵们见了又好气又好笑,都嘲笑张巡想故伎重演,又来骗他们的箭了,也不去防备了。
哪知,某一夜,张巡却吊下五百名敢死队,这五百名勇士乘叛军不备,向令狐潮的大营发起袭击,仓皇之间,叛军大乱,令狐潮也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几万叛军竟然让这五百名勇士一番冲杀,四下逃窜,一连逃出十几里外,才停下来。
智谋百出
令狐潮一连中计,气得咬牙切齿,整合部队后又猛力攻城。张巡让部将雷万春在城头上指挥守城之事,叛军看到城头上出现一个将领,突地放起箭来,雷万春没防备住,一下子脸上被射中六箭。但雷万春为了安定军心,忍住疼痛,仍旧挺立不动。
令狐潮以为又是一个木头人,就派人近前侦察,才得知是守将雷万春,不禁大吃一惊。他远远地对张巡说:“我看到雷将军的勇敢,才知道你们的军纪确实严明,但是可惜你们不识天命啊!”
张巡冷笑着回答说:“你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还谈论什么天命?“
这时,由于雍丘城被围日久,城内的木材已经用尽。于是,张巡故意装出弃城的样子,对令狐潮放话道:“我想率军撤退,请你的部队向后退出六十里,我好弃城而逃。”
令狐潮久攻不下,不知是计,便答应了。张巡见令狐潮军一退,便率领城中将士一起把城外三十里范围内的叛军营房拆掉,将木材带回城,以作为护城的工具。
令狐潮得知又中计了,大怒,正想攻城,结果还没等军阵排好,城内突然有三十骁骑率兵杀出。燕军一时大乱。
三十铁骑左冲右杀,竟然擒获十四名叛将,斩首百余级,还缴获不少兵械牛马。
令狐潮无奈之下,只得退到陈留(今河南开封),一时不敢再围攻雍丘。
十月初,令狐潮又与叛将王福德一同领兵万余人进攻雍丘。张巡领兵迎击,又大败叛军,杀敌千人,叛军大败而逃。
十二月,由于几个月来令狐潮等叛军对张巡防守的雍丘屡攻不下,叛军遂在雍丘城北面屯兵,以期阻断张巡的粮道。
睢阳保卫战
于是,张巡主动放弃雍丘,率领将士三千余人移师向东,到达宁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并在此地与睢[suī]阳太守许远部将南霁云合兵,大破叛军杨朝宗所部,杀叛将二十员,斩首万余级。因战功显赫,唐肃宗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
至德二年( 757年)一月,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父自立后,派爱将尹子琦率突厥、奚族等少数民族的精锐兵力与杨朝宗会合,共计十三万人,围攻地处睢阳渠要冲的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市)。
睢阳太守许远忙派人向张巡送来告急文书,张巡遂带领三千精兵进入睢阳,与城里的守军6800人会合,共守睢阳。
尹子琦率领的叛军一到,立即展开攻城大战。面对人数十倍于己的叛军,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二十余次,城池固守无恙。
许远自知才能不及张巡,乃推举张巡为主帅,而自己只管筹集军粮和战略物资。
张巡任主帅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屡次将人数众多的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
本来,以十三万之众,围攻万余人防守的睢阳,尹子琦认为睢阳城易破,结果他没想到张巡竟然足智多谋,多次击破自己的攻城,几仗下来,叛军连续损失将领六十余人,士卒二万余人,却丝毫奈何不了张巡。
尹子琦多次攻城失败后,只得停止攻城,然后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准备长期围困睢阳,以把城内守军活活饿死。
期间,张巡派南霁云率精锐骑兵三十人突围至临淮,找新任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借兵增援睢阳。然而,贺兰进明嫉妒张巡声威,不肯答应出兵,他见南霁云骁勇,有心挽留,设酒宴招待,南霁云慷慨语曰:
“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后来,南霁云在宁陵得到城使廉坦的三千军队,乘夜突围回到睢阳城。叛军知晓守军“外援绝,围益急”。
死守一城,以捍天下
当睢阳粮尽时,有的将士提议弃城东奔,补充粮草之后,再与叛军决一死战。
但是,张巡、许远却认为:睢阳是豫东门户,中州锁钥,江淮屏障,河洛襟喉,叛军据而有之,必将继续将战火引向江南,从而使大唐失去江淮的粮饷供应;更何况城中将士早已被饥饿、伤病折磨得无力逃奔,不如坚守孤城,以待朝廷援军的到来。
在这场异常艰苦的睢阳保卫战中,张巡作为一位进士及第的文人,写出一首五言律诗,表达守城将士们坚韧不拔、誓死抗击叛军的坚强决心:
《守睢阳作》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这首诗是张巡在睢阳危急时以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杰作,全诗形象鲜明传神,语言简洁生动,风格慷慨壮烈,充满了舍躯卫国的英雄之气。
然而,睢阳城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守城将士不仅战死、病死的越来越多,城中也完全绝粮,就连树皮、茶纸也吃光了,将士们先是杀马而食,当战马杀光了,又张起罗网捕捉鸟雀、老鼠充饥,最后发展连皮制的铠甲都被煮熟吃掉的地步。
当鸟雀、老鼠、铠甲吃完后,张巡首先杀死自己的爱妾,强令将士们吃下充饥;接着许远也杀掉自己的仆奴当军粮;之后又是城中的老弱妇孺。“睢阳保卫战”可谓是悲惨至极!据统计,睢阳城中战前有户口四万,至城破仅剩四百活人!
睢阳城破
十月初九,叛军再度攻城,张巡及守城将士因饥饿与伤病无法作战,睢阳城遂破,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被俘。
尹子琦问张巡:“闻君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
张巡回答说:“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旧唐书·张巡传》)
尹子琦发怒,命人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
尹子琦逼迫众将投降,“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张中丞传后叙》)
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等36人遂不屈而死。让人无限惋惜的是,睢阳城破三日后,唐朝新任命的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军赶到,击败叛军,重新夺回睢阳。
张巡杰出的军事才能
张巡在抗击叛军中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张巡虽然官职不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在叛乱发生后,清醒地认识到坚守雍丘的重要意义。
而当雍丘已不适合防守时,又能做到审时度势,主动放弃雍丘,退守宁陵,变被动为主动,再败叛军。宁陵取胜后,又主动与许远合兵,坚守战略要地睢阳。
而且,张巡并不是消极的防御战,而是守中有攻,以攻代守,以麻痹和欺骗为手段出其不意地进行反攻、偷袭,就连后勤补给也是有一半取之于敌,从而达到了固守城池的目的。
在近两年的艰苦防御中,张巡与叛军前后进行了大小400余次的战争,相继导演出火烧叛军、草人借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鸣鼓扰敌、城壕设伏、削蒿为箭等一幕幕的防御战、伏击战、夜袭战、反击战、追击战,可谓是计谋百出,已经达到“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境界。
张巡“用兵未尝依古法”的各种计谋,不仅为己方的将士们所折服,就连叛军也对其智谋敬佩不已,最后只好改用长围久困的战术,不敢再轻易攻城。张巡在战争所表现出的智慧,实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明代思想家、史学家丘濬在《大学衍义补》 中评价:“自古名将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汉霍去病、唐张巡、宋岳飞而已,皆能立功当时,垂名后世。”
睢阳保卫战的重要意义
张巡在雍丘、睢阳的防守战中,牵制并歼灭了大量的叛军,阻止了叛军向江淮方向的发展,确保了唐王朝江汉漕运的畅通,保护了唐朝的财赋和交通运输线,使江淮物资能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为唐军组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因此,也可以这样说:睢阳保卫战不仅仅是守卫睢阳一城,而是守卫了唐朝大片重要的军事、财赋之地。
睢阳城破后仅十天,东都洛阳即被收复,由此可见睢阳保卫战在“安史之乱”中对唐王朝的重要意义。
正如韩愈在名作《张中丞传后叙》中感慨:“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张巡浩然正气、忠烈千古的精神,引无数后人所敬仰,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以张巡、颜杲卿(颜真卿堂兄,在安史之乱中因当面怒骂安禄山而被拔舌而亡)为楷模而欲效仿:“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张巡作为一个县令,在国难当头时,毅然文官将兵,并在孤军抗击叛军的两年时间里,牢固地防守住了孤城,为唐王朝的反攻取得了宝贵的时机,他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文官将兵的典范,也成为名垂千古的爱国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