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之侄朱文正是何结局?为何会鞭打而死

明太祖朱元璋之侄朱文正是何结局?为何会鞭打而死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实行分封藩王的政策。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用朱元璋的话说: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于是,朱元璋在大封功臣之前,一口气封了9位藩王。这9位藩王以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年龄最大,当时有15岁;朱元璋的第十子鲁王朱檀年龄最小,他还不足一岁,仅86天。

朱元璋当时一共有10个儿子,长子朱标身为太子,自然不能封藩,第七子朱杞早夭,也没能封藩。也就是说,剩下的8个儿子,不论嫡庶、不论年龄大小,都被朱元璋封为藩王。那么,朱元璋封了9位藩王,除了他8个儿子外,还一位是谁呢?这位最特殊的藩王名叫朱守谦,被朱元璋封为靖江王。朱守谦是朱元璋的侄孙,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文正。

朱元璋曾对朱守谦说:

“尔父不率教,忘昔日艰难,恣肆凶恶,以贻吾忧……”

意思是说,你父亲不遵从我的教导,忘记了昔日的艰难,犯下大错。

作为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虽然立下大功,但他在明初历史上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关于他的死因,史书表达得也非常隐晦。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朱文正,希望通过剖析史料,还原朱文正的一生以及他的死因。

一、滁阳遇家叔,铁汉泪襟沾

根据《明史·卷一百一十八》记载:

文正,南昌王子也。当太祖起兵时,南昌王前死,妻王氏携文正依太祖。太祖、高后抚如己子。

image.png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原名朱重四,被追封为南昌王)之子。

在这里,笔者需要简述一下朱元璋的家谱。朱元璋的爷爷朱初一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朱五一,次子叫朱五四。朱五一是朱元璋的大伯,他有4个儿子,分别叫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朱五四是朱元璋的父亲,他有四子,分别是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笔者自制了一份朱元璋家谱世系图:

朱重八也就是朱元璋的原名,而朱重四,就是朱文正的父亲。另外,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母是朱元璋的二姐。

朱元璋是个苦命人,童年时代,他的父母和大哥三哥都死了,朱元璋和大嫂、二哥将他们埋葬后,为了糊口,便各自乞讨,就此分离,从此十余年都没有相互的消息。朱元璋说朱文正“忘昔日艰难”,说的便是这个时候。

25岁那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被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看中。郭子兴把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这时,朱元璋就派人到濠州寻找失去的大嫂和二哥,都没有找到。

第二年,朱元璋攻下滁州,成为江淮之间著名的红巾军头目,他的大嫂带着儿子朱文正才投奔而来。朱元璋从大嫂那里得知,二哥朱重六早已去世,他伤心不已。当时,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尚未出世,朱文正便是朱家第二代人中唯一的孩子。叔侄俩相见,抱头痛哭。从此,朱元璋便将朱文正留在身边,和李文忠一起,由马氏(马皇后)抚养。说朱元璋把朱文正当做亲儿子,其实并不过分。

关于朱文正,有一点笔者必须说明一下,那就是他的年龄问题。很多人认为,朱文正既然是朱元璋的侄子,他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年纪应该不大。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有三点依据:

第一,根据《国初事迹》记载:

枢密院判谢再兴,乃都督朱文正岳父……太祖自主婚,以再兴次女嫁与右丞徐达,复取再兴回京听宣谕。

意思是说,朱元璋麾下有一位叫谢再兴的将领,他是朱文正的岳父。后来,朱元璋又作主,将谢再兴的次女嫁给了徐达。

徐达的年龄在历史上是明确的,他只比朱元璋小4岁,但考虑到朱文正是徐达的连襟,而且朱文正之妻比徐达之妻大,所以,朱文正的年龄最起码和徐达是相当的。考虑到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儿子,在古代,侄子和小叔年龄相仿,也很正常。

第二,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之子,李文忠只比朱元璋小11岁。因为朱元璋的大哥比二姐的年龄大,所以,笔者推测,朱文正和朱元璋的年龄差距,应该小于11岁。也就是说,朱元璋攻下滁州那一年是26岁,朱文正至少15岁。当然,这只是按正常情况来推理的,也不排除朱重四晚婚等特殊情况。但因为朱文正投奔朱元璋仅仅两年后,他就能跟随朱元璋攻打南京(下文会提到),所以,笔者的推测还是有很大的合理性的。

第三,朱文正之子,本文开篇提到的靖江王朱守谦出生于公元1361年,仅比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小6岁。所以笔者在此确定,朱元璋和朱文正之间的年龄差距不大。

朱文正来到朱元璋身边之后,朱元璋教他学文习武,他非常聪明,《明史·诸王传》记载:

(朱文正)涉猎传记,饶勇略,随渡江取集庆路。已,有功,授枢密院同佥。

意思是,朱文正不仅文化课学得好,在武学上也颇具造诣。两年后,朱文正随朱元璋攻打南京,立下战功,朱元璋封朱文正为“枢密院同佥”。

有一次,朱元璋问朱文正:“若欲何官?”意思是,你想在我麾下当什么官?

朱文正回答说:

image.png

“叔父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

意思是,我跟着叔父你,何愁不能富贵。如果叔父先封赏亲戚,怎么能服众呢?朱元璋听完,大喜过望,从此对朱文正更加钟爱。

一言以蔽之,朱元璋是一位颇为传奇的帝王,他的侄子朱文正虽然早年丧父,但在天下大乱之时找到了自己的叔叔朱元璋,也是一件幸事。朱文正来到朱元璋身边,朱元璋对他视如己出,寄予厚望。

二、亲侄位尊崇,舍命守洪都

朱元璋自攻占南京之后,就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百官司属。在政务上,朱元璋设立左右相国,由徐达、李善长二人担任。在军事上,朱元璋设立大都督府,由朱文正担任大都督。

“大都督府”这个机构,一直到明朝建立后年仍旧存在,相当于宋朝的“枢密院”,是军事最高指挥部门。不过,明朝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将它改为五军都督府。

朱元璋让朱文正担任大都督,一方面是朱元璋认为朱文正有这个能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朱文正乃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把军队交到朱文正手里,朱元璋放心。

朱文正的权力虽然大,但他的能力到底如何呢?在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当数洪都之战。

洪都之战发生在1363年,但历史背景要追溯到1361年,这一年,朱元璋趁着去年在“龙湾之战”中大胜,一路追击陈友谅,先后拿下南京上游的两个重镇:安庆和江州(九江)。把陈友谅逼退到了武昌。陈友谅退出江西之后,他麾下的大将胡美(胡延瑞)扛不住朱元璋的压力,最终献出江西重镇龙兴(南昌)。朱元璋大喜,不仅纳了胡美的女儿为妾,还将龙兴改名为旧名洪都。

但是,第二年,也就是1362年,胡美麾下的两位将领祝宗、康泰因为没有受到朱元璋的重用,决定再度投奔陈友谅。这两位将领找准机会重新夺回洪都,竖起陈友谅的大旗。

朱元璋听闻后,怒不可遏,急调徐达、邓愈收复洪都。待洪都收复,朱元璋说了一句话:

洪都控引荆、越,西南之藩屏,得洪都,去陈氏一臂矣,非骨肉重臣不可守。

意思是,洪武不仅地理位置绝佳,而且还能钳制陈友谅。这么重要的城池,必须要让自己的亲骨肉来镇守才行。

朱文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往洪都的。当然,考虑到朱文正的实战经验不足,朱元璋特地派名将邓愈为副将,协助朱文正镇守洪都。

朱文正在洪都镇守了大半年,还是做出一番成绩的,《明史》记载:

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号令明肃,远近震慑。

意思是,朱文正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招降附近山寨的义士。他军纪严明,远近皆服。到了第二年四月,朱文正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挑战。

陈友谅经过两年多的休整,恢复了元气,他把第一战瞄准了洪都。《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陈友谅)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兵号六十万,攻南昌。

也就是说,陈友谅带着60万大军,倾巢来攻洪都。为了表示决心,他把百官的家眷都带着了。

当时,洪都城内只有8万士兵,面对60万大军如蝗虫般涌来,朱文正和邓愈二人一边拼命抵挡,一边派张子明深夜突围,前往南京向朱元璋求援。

image.png

张子明为了躲避陈友谅的追赶,昼伏夜出,历经一个月终于赶到南京,见到了朱元璋。不料,当时张士诚正在派大将吕珍攻打安丰,安丰是小明王韩林儿最后的固守之地,而小明王是北方红巾军的领袖,是朱元璋名义上的主子。

按照刘伯温的意思,这个时候应该舍弃小明王,直接带兵援救洪都。但朱元璋认为,救小明王不仅仅是大义,而且一旦让张士诚得到小明王,必然会壮大张士诚的声势。于是,朱元璋力排众议,决定先集中兵力攻打安丰。朱元璋对张子明说:

“语归文正,但坚守一月,吾当自取之。”

意思是是,你回去告诉朱文正,让他务必坚守一个月,我拿下安丰之后,就去援救。

事实情况是,张子明从洪都赶到南京,已经用了一个月,等他再从南京回到洪都,又用了大半个月。再等朱元璋拿下安丰,发兵去救援,朱文正要做的,可不是“坚守一月”这么简单,他要坚守近3个月的时间。

60万大军围困孤城,朱文正是怎么防守的呢?他将麾下将领分别派往各个城门把守,他亲自带五千人居中调度,哪里的城墙被陈友谅攻破,他就率军扛住哪里的进攻,让身后的民夫迅速修补城墙。史载:

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筑,通夕复完。于是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朱潜、程国胜等,皆战死。

朱文正鼓舞士气,他麾下将领没有一个人投降。他身边的参将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朱潜、程国胜等人悉数战死。

为了阻止陈友谅用云梯攻城,朱文正下令拆南昌城内的民宅,把大量的木头和砖瓦都运到城墙上,以作防御。陈友谅前后攻城三十多次,都没能成功。

洪都水系发达,到了六月,陈友谅表面上修复攻城的器械,暗地里偷偷派敢死队潜水入城。不料,朱文正早有准备,他让身强力壮的士兵手持长槊不断往水里刺,再一次击退陈友谅。

洪都之战到了最后,朱文正身受重伤,仍坚持指挥。他站不起来,就让属下将他绑在旗杆上,用以鼓舞众人。

朱文正用他铁血般的毅力,终于守住了洪都。待朱元璋率20万大军赶来时,洪都被围86天,朱文正已经奄奄一息,洪都城内,已经没有一片完整的瓦砾。

随后,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文正又率军断了陈友谅的粮道,最终,陈友谅兵败身死。

鄱阳湖之战,对朱元璋意义重大,从此,元末诸雄再无实力和朱元璋抗衡。朱文正指挥的洪都保卫战,则是鄱阳湖之战的前奏,朱文正在洪都耗尽了陈友谅的锐气,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明史》直言:

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

三、恣肆犯大错,太祖怒挥鞭

鄱阳湖之战结束后,待朱元璋回到南京,开始论功行赏。在鄱阳湖之战中表现忠勇的常遇春、廖永忠等众多将士都得到了丰厚的奖赏。奇怪的是,朱文正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原来,朱元璋认为,朱文正是自己的亲侄子,以后立功的机会还很多,不必和那些“外人”比。

但是,朱文正不这么想,他立下如此大功,叔叔却唯独忽略了自己,他怒不可遏,《明史》云:

至是暴怒,遂失常度……按察使李饮冰奏其骄侈觖望,太祖遣使诘责。文正惧,饮冰益言其有异志。

朱文正在军中发怒,时常殴打下属,异常残暴。最后,按察使李饮冰将朱文正的恶行举报给朱元璋,并且告诉朱元璋,朱文正有“异志”。朱元璋大怒,乘船亲自捉拿朱文正,将他带到南京。经过审问后,将朱文正软禁于桐城,没多久,朱文正死了。

image.png

需要说明的是,朱文正去世没多久,举报朱文正的按察使李饮冰也被朱元璋借故处死。因为朱文正是朱元璋亲自抓、亲自审的,他到底有什么“异志”,后人不得而知。

关于朱文正,《明实录》中有提到朱文正和张士诚“私通”。联想到当时陈友谅已经灭亡,方国珍偏安一隅,能和朱元璋勉强抗衡之人,只能是张士诚。因此,后世纷纷推测,可能因为怨恨朱元璋没有封赏自己,朱文正便有意投靠张士诚,这才是他惹怒朱元璋的原因。

其实,这个说法虽然普遍,但仔细想来,有两点说不通:

第一,朱文正当时已经官至大都督,常遇春、廖永忠等人都归他节制,他还希望朱元璋怎么封赏自己呢?

第二,朱文正居大都督之职,对当时天下枭雄的实力必当心里有数。朱元璋能够以20万大军灭掉陈友谅,张士诚能挡得住朱元璋?如果张士诚成不了大事,朱文正何必舍弃自己的亲叔叔,去投奔一个关系疏远,而且军事实力稍弱的张士诚呢?

在历史上,朱文正远在江西,和张士诚的地盘相隔甚远,他到底有没有和张士诚联系呢?答案是有的。朱文正死后,朱元璋曾写信给自己的外甥李文忠,信中提及朱文正,朱元璋说:

我禁人去张家那下买盐,他从江西自立批文,直至张家盐场买盐,江上不敢拦他,尽他往来。

这里的“张家”指的是张士诚,“他”指的是朱文正。朱元璋的意思是说,我为了从经济上对付张士诚,禁止所有人到张士诚的地盘上买盐。朱文正倒好,亲自从江西下批文,直接派人到张士诚那里用大船运盐,我们的人都不敢拦他。

也就是说,朱文正和张士诚“私通”的事情,的确存在。但是,这个“私通”,不一定是投降,可能是为了其他利益,比如金钱。

如果说朱文正没有投降张士诚,他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呢?《明实录》记载了朱文正的罪行:

守江西,逐骄淫暴横,夺民妇女,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饰。

意思是,朱文正在镇守江西的时候,残暴狂虐,不仅横行霸道,甚至还抢夺民女。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句:他的床榻上竟然僭越使用龙凤装饰。

在古代,龙凤装饰可不是随便用的,洪武十年,开国名将廖永忠因“龙凤僭越案”被诛杀,成为朱元璋杀掉的第一个开国功臣。因此笔者认为:这才是朱文正“有异志”的实证吧。

朱文正有异志,再加上他暴虐,强抢民女的案底,朱元璋在亲自审问后,对他失望至极。

那么,朱文正是怎么死的呢?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御制纪非录》中,曾向靖江王朱守谦追溯过朱文正的真正死因:

“(汝父)大逆之道既泄,朕恐为人所谮,特召而面审之,其应之辞,虽在神人亦所不容,其逆凶之谋俞推俞广,由是鞭后而故。”

image.png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说:你父亲“大逆”的事情泄露后,我怕他被别人冤枉,因此亲自审问他。他对我说的话,简直是神人所不能容,他的“逆凶之谋”显露无疑,已经无可救药。于是,在我用鞭子狠狠地打了他之后,他就故去了(“由是鞭后而故”)。

朱元璋给侄孙的话中,多少为朱文正保留了一些颜面,只说朱文正行“大逆”,有“逆凶之谋”。而且,朱元璋召朱文正问话的时候,朱文正估计对朱元璋说了许多埋藏在心底的“狠话”,所以,朱元璋认为朱文正无可救药,人神共愤。

四、而父不率教,血脉仍相传

综上所述,笔者关于朱文正之死有一个推测:在鄱阳湖之战结束后,朱文正在南昌愈发骄傲跋扈,再加上他20多岁的年纪就担任大都督,有了莫大的权柄,于是他肆意妄为,抢夺民女,草菅人命,贪污横行。最后,他不可一世地在床榻上使用龙凤为饰。这种罪行被人告到朱元璋那后,朱元璋怕别人冤枉了侄子,亲自召来审问,没想到不但审出了朱文正之罪,朱文正还口舌相加,把朱元璋如何对不起自己,自己为何要行“大逆”的情绪宣泄一空。朱元璋盛怒之下,拿起鞭子抽打朱文正,朱文正在鞭子的重伤之下,不久便死了。

朱文正去世后,朱元璋为了保全大哥朱重四的颜面和血脉,并没有对外公布朱文正的罪行。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还封了朱文正侄子朱守谦为靖江王。

有明一朝,靖江王一脉一共传承了14代,一直到清朝顺治七年才灭亡。靖江王也是明朝延续时间最久的一个藩王。

所以,从封建社会的法理角度,朱文正虽然功高,但他死得并不冤。从人情角度,朱元璋也对得起他的大哥了。

《史记》云: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国士报之。

朱元璋对朱文正寄予厚望,明朝也对得起朱文正一脉,然而,朱文正却没能以“国士”之心报答明朝,实乃一大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73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公元1360年(龙凤六年),刘基(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私人在朱元璋的邀约下入南京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刘基刚到朱元璋...

​宋襄公打不过楚国真的是因为仁慈吗?

​宋襄公打不过楚国真的是因为仁慈吗?

137

宋襄公打不过楚国真的是因为仁慈吗? 话说,齐桓公去世之后,他那五个实力强大的儿子开始为了齐国国君之位大打出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经过两个多...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处境如何 光绪最后是怎么死的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处境如何 光绪最后是怎么死的

187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处境如何 光绪最后是怎么死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光绪,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先来看看戊戌变法之后的光绪皇帝的处境。 光绪皇帝的妻子隆裕皇后...

​武则天的身世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能成为皇帝?

65

武则天的身世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能成为皇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女皇》作者:黄光任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

​清朝大臣靳辅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103

清朝大臣靳辅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

​楚怀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最后客死于秦国

110

楚怀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最后客死于秦国 楚怀王熊槐,芈姓熊氏,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第37位国君,在位共30年。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盘点隋炀帝手下五大重臣,最后是什么结局?

​盘点隋炀帝手下五大重臣,最后是什么结局?

109

盘点隋炀帝手下五大重臣,最后是什么结局? 隋炀帝登基后,手下有深受信任的五大重臣,他们帮助隋炀帝前期建功立业。他们因为都是大业年间的重臣,所以当时被称作“大业五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