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莲:创建淮海农场的功勋人物
编者按:农垦事业发展与党史、军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相连、深度嵌合,农垦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丰碑。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弘扬农垦精神,准确记录农垦艰苦创业历程,系统梳理农垦改革发展成就经验,深度挖掘农垦励志人物故事,有效传播农垦文化,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组织开展了“我的农场·我的故事”征文活动。《中国农垦》杂志开辟专栏,分期选编征文来稿。
在创建江苏省淮海农场的过程中,有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
1952年4月20日,他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简称农建四师)指战员从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常玉清的手中接受毛主席命令,迈开了创建淮海的第一步。
1952年4月21日,他带领农建四师先遣部队率先开赴淮河下游、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两岸的沿海垦区,提前布防,为师直与各团到达垦区后安营扎寨、开垦盐碱荒滩、当年试种小麦获得成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52年6月28日,他迎接斯大林80号拖拉机与配套农具的到来并剪彩,在农业生产上带头推广农业机械,加快了创建淮海的速度,为广大农村推广农业机械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102师副师长,102师改编为农建四师后,任农建四师副师长的李桂莲。
代表全师指战员接受毛主席命令
1952年4月20日,在改编誓师大会上,农建四师副师长李桂莲接受毛主席命令。
1952年2月毛泽东签署将102师改编为农建四师的命令。当年4月20日,农建四师在如今的南通市海门区原三厂镇召开改编誓师大会,时任农建四师师长温逢山因病不能参会,经师党委研究决定并报中央军委与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由副师长李桂莲代表全师指战员接受毛主席命令。时任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常玉清宣读了命令后,李桂莲正步走上大会主席台,在向常副司令员敬军礼后,庄重地接受了命令,然后向后转身,手持“命令”,面向会场上的广大农建四师指战员。
1953年4月20日上午,农建四师在淮海隆重举行建场一周年庆祝大会与正式命名“淮海农场”大会。因农建四师第二任师长艾明山在外地开会,无法回师参加会议,师党委研究决定,由副师长李桂莲主持庆祝与正式命名大会。大会上,李桂莲激动地宣布: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农建四师创建的农场从今天起正式命名为“国营淮海农场”。农建四师党委研究决定,将在誓师大会上接受毛主席命令的日子,即1952年4月20日确定为淮海建场日。
率先向苏北灌溉总渠两岸沿海垦区挺进
为加快创建淮海农场的速度,开完誓师大会的第二天早晨,李桂莲就带领农建四师先遣部队,向淮河下游、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两岸盐碱荒滩挺进。挺进途中,他与先遣部队指战员同甘共苦,经受风吹日晒,有时日夜兼程,有时起早摸黑、有时顶着风雨赶路……有时行军至傍晚,遇到群众住房稀少、不能留宿的情况,他就与先遣部队指战员一起露宿在屋檐下或草堆旁……经过近500公里长途跋涉,李桂莲与先遣部队指战员于当年5月16日率先到达了淮河下游、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两岸的沿海垦区。
他们到达垦区后,顾不上休息,立即深入一望无际的盐碱荒滩,察看地形,安排师直与各团的驻防地。实地察看了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20公里后,确定师部机关设在苏北灌溉总渠南、原滨海县临海区苇荡乡五岸六垛的北侧,10团驻防地安排在滨海县原振东乡头庄与龙潭港一带,11团驻防地安排在鲈鱼港,即如今的江苏省临海农场有限公司、苏北灌溉总渠北的渣草汪美人垛及西汛一带,12团驻防地安排在原滨海县苇荡乡二垛的西侧。
李桂莲带领农建四师先遣部队率先到达垦区,马不停蹄,深入盐碱荒滩勘察,确定师直与各团的驻防地,为农建四师后续大部队到达垦区后及时进驻,投入“开挖沟渠、建营房、开垦盐碱荒滩”建场三大战役争得了主动、赢得了时间。
农建四师部队在一望无际、高低不平、布满沼泽、杂草丛生的盐碱荒滩上生根立足,农建四师当年开进苏北灌溉总渠两岸沿海垦区,当年开垦出盐碱荒滩近25000亩,当年秋天试种1156亩小麦获得成功。同时,1156亩小麦试种成功,为1953年试种棉花8703亩、水稻500亩,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至15000亩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增强了农建四师广大官兵在盐碱荒滩沼泽地上办好农场的必胜信心。
率先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加快开荒生产速度
1952年6月28日,李桂莲为4台斯大林80号拖拉机与配套农具运抵农建四师12团机关驻地剪彩。
1952年6月28日,在农建四师12团团部机关驻地西南角的草地上,第一批农机具——4台斯大林80号履带拖拉机及配套农具从北京运抵这里。草地上掌声雷动、锣鼓喧天,李桂莲为斯大林80号拖拉机及配套农具的到来剪彩。他勉励农机驾驶员认真学习与实践,让农机具早日投入到开荒与生产之中,要求农机修理所修理工,刻苦钻研修理技术,掌握修理农机具的本领,让农机具在开荒与生产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农机驾驶员不忘李桂莲的教导,经过16天的勤学苦练就掌握了斯大林80号及配套农具的使用技术。7月15日早晨,随着李桂莲一声令下,农机驾驶员拉响了4台斯大林80号的小引擎。小引擎带动大引擎运转,农机驾驶员挂档后,4台斯大林80号挂着铧犁从12团团部机关驻地西南角的草地开向团部机关驻地前面的道路,然后开往场南、场东二垛及三垛的草滩,投入垦荒。经过4天的低速、3铧犁轻负荷试运转,农机驾驶员们开始挂三档、5铧犁正常开垦作业,每天由3名农机驾驶员三班倒,基本做到人息机不息,每台机器每天作业20个小时,每小时开荒9亩,每天开荒180亩,抵得上上百条耕牛的工作量。
1952年10月9日,李桂莲来到二垛以西、夸套河以北12团(当时又称一分场)机关驻地的东面(现为淮海五分场社区场东),与12团二营指战员一起,在新垦的10个条田上进行机播小麦,机播面积达到1156亩,实现了“当年到达垦区,当年开垦出荒地,当年在开垦荒地上运用农机具试种1000亩以上小麦”的梦想。
经过施肥、除草、治病、治虫、抗旱等田间管理,1156亩小麦于1953年6月10日开始收割。收割这天,农建四师(淮海)举行隆重的麦收典礼,在麦田北头、夸套北支河南堆上搭建了主席台,主席台坐北朝南,主席台旁边与田间架起了高音喇叭,3台康拜因(收割机)停在北田头,李桂莲一声令下,驾驶员启动康拜因,开向小麦田收割小麦。随着康拜因在麦田前进,4米宽的小麦被康拜因同时割倒,从康拜因输粮筒出来的是被脱好粒、扬净了的饱满麦粒。麦粒经输粮筒卸到汽车车箱内,由汽车拖到晒场上摊晒。
农机投入生产以后,工作效率极大提高。据统计,4台斯大林80号及配套农具用9天时间,开垦出5374亩耕地。为了一睹农机作业的风采,江苏省射阳县、滨海县、阜宁县、涟水县等地农民扶老携幼,长途跋涉,纷纷赶到农建四师驻地(淮海)。他们跟在斯大林80号拖拉机后面,说起了顺口溜:“解放军真正有门道,芦苇长得比人高,‘铁牛’一驾全翻了,一天耕地一百八十亩,抵上黄牛上百条。”
从1952年4月20日开始经过约三年的创建期,一座中型机械化淮海农场在淮河下游、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两岸基本建成。1955年5月中旬,国务院确定农建四师彻底转业,当年9月3日,国防部颁布命令,取消农建四师部队番号。
从改编誓师大会开始,李桂莲就是创建淮海的领军人物;在创建淮海过程中,他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到淮海创建完成时,他是最后离开淮海的师级领导之一。1955年7月,李桂莲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马场(内蒙古)场长,当年11月,在完成相关交接手续后,他依依不舍地离开曾倾注大量心血、挥洒了汗水的淮海,赴任新的岗位。
来源:《中国农垦》2022第2期
作者:顾松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