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邓愈对明朝的建立做了何种贡献?他的后代是何结局?

英雄邓愈对明朝的建立做了何种贡献?他的后代是何结局?

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发动了洪都之战,最终以朱军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洪都之战意义重大,它是鄱阳湖之战的前奏,更是朱元璋灭陈友谅的丧钟。每当人们提及此战,都会将朱文正夸赞一番。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直陪在朱文正身边的邓愈。

根据史料记载,朱文正虽然一直身居“大都督府”这个核心部门,不过,在洪都之战前,朱文正根本没有独立领兵的记录。洪都能坚守85天,邓愈显然是那个“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人。

邓愈的付出,朱元璋自然看在眼里。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邓愈被封为卫国公,和徐达一样,成为明朝“开国六公”之一。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明朝初年的少年英雄邓愈,希望通过这位开国名将,来展现元末明初的峥嵘史。

一、父兄皆好汉,英雄出少年

公元1351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先后爆发红巾军起义,江淮大地民不聊生。由于物资匮乏,匪患横行。许多小民百姓不得不四处逃难,而一些大的村庄则纠集青壮劳力组成“团练”,保境安民。

距离濠州约100里的虹县(安徽泗县境内),有一位叫邓顺兴的好汉被乡民推举为首领,带领家乡青年保护村寨。

邓顺兴为了保护家乡,带着长子邓友隆,次子邓友德便开始训练队伍,准备大干一番。当时,邓友德年仅14岁,为了和黑暗的统治作斗争,他紧跟父兄的脚步,练习刀枪棍棒,少年英气,让友邻啧啧称奇。

邓友德就是后来的邓愈,他比朱元璋小9岁,但跟随父兄“起义”的时候,朱元璋还云游呢。第二年,远在濠州的朱元璋才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正式成为濠州红巾军的一员。也就是说,邓愈的“起义”,其实比朱元璋还早一年。

两年后,邓顺兴被元军所杀,其长子邓友隆接替,不幸的是,邓友隆病逝,邓家只剩下邓友德一个人,他毅然扛起大旗,率领父兄的兵马和元军抗战。这一年,邓友德才16岁。

《明史·邓愈传》记载:

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服其勇。

image.png

可见,邓愈虽然年轻,但他身先士卒,将士们都很服他。周边的泗州、灵璧、盱眙三县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奔邓友德,希望能得到他的庇护。于是,16岁的邓友德麾下已有近万人。

同年,朱元璋脱离郭子兴,带着徐达等24人南下定远。朱元璋占领滁州,迅速做大。待到朱元璋准备南下渡江时,他已经成为江淮地区第一势力。正在此时,邓友德遭到了元军的不断攻打,为了保存实力,邓友德决定南下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见邓友德带着一万兵马前来投奔,大喜过望,立即任命邓友德为“管军总管”,归自己亲自管辖。并且给邓友德改了个名字——邓愈。

《明史》记载:

太祖起滁阳,愈自盱眙来归,授管军总管。从渡江,克太平。

洪武初年,明朝“开国六公”最为尊荣,但“开国六公”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在朱元璋渡江之前投奔而来的。朱元璋在渡江之后也招揽了不少名将,例如傅友德,但由于“从龙时间”稍晚,傅友德在开国之初仅仅被封为侯爵。

邓愈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又遇到了另一个稀世名将,此人就是常遇春。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朱元璋最为倚重的人是除了徐达之外,其次就是邓愈和常遇春。

而邓愈和常遇春最大的不同是,常遇春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是光杆一个,而邓愈是带着1万兵马来的,他对朱元璋来说,始终有雪中送炭的情谊。

二、节制江南兵,惊险守洪都

《明史》曾评价说:

宁河、黔宁皆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马宣劳,纯勤不二。

意思是,朱元璋创业前期,身边将领虽多,只有邓愈(追封宁河王)、沐英(追封黔宁王)最为年轻。可想而知,邓愈年仅16岁,就能率领上万兵马,必然是朱元璋身边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西汉时期,霍去病19岁闪击匈奴,21岁封狼居胥,邓愈和霍去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且说邓愈加盟后,朱元璋如虎添翼。朱元璋渡江之后,邓愈连下溧阳、溧水两城,待朱元璋占领南京,邓愈又和徐达联合攻下镇江、丹阳、金坛、广德四镇,邓愈因功被授予枢密院院判之职。此时的邓愈,虽然只有20岁,但在军中的地位却非常高。

1357年,朱元璋派胡大海和邓愈进攻皖南。胡大海在军中资历甚高,但他在邓愈麾下任副将心服口服,二人联手攻克旌德、绩溪、休宁,并迅速占领了江南重镇徽州。

朱元璋创业时期,邓愈为朱元璋打下了皖南诸地,对朱元璋来说意义重大。此举不仅为夺取浙东打下了基础,更是成了接下来攻打江西的跳板。而当时皖南有五方势力争夺(朱元璋、陈友谅、杨完者、方国珍、元朝),邓愈不仅打了下来,还能守住,十分不易。

邓愈在占领徽州之后,立即执行朱元璋的意图,向东进入浙江,和李文忠会合。在临安之战中,邓愈碰到了一个硬茬,此人就是李伯升。

元朝末年,李伯升乃张士诚麾下兵马大元帅,此人勇猛异常,可是刚和邓愈接上,就被邓愈一顿猛揍,落荒而逃。因邓愈的表现实在太过亮眼,朱元璋于是任命邓愈为“江南行省参政”,让邓愈“总制各翼军马”。当时远在江南的李文忠、冯胜、胡大海、廖永忠等名将,都归邓愈节制。

邓愈从皖南打到浙江,他把胡大海和李文忠留在浙东之后,然后又掉头攻打江西。1362年,抚州之战,邓愈面临的是陈友谅麾下悍将邓克明。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时友谅将邓克明据抚州,佯遣使同款,无降意。愈知其情,卷甲夜趋二百里,比旦,入城。克明单骑遁,寻被获。

意思是,邓克明想通过诈降,引邓愈入城,在城门伏击邓愈,邓愈知情后,连夜疾驰200里,还没等邓克明反应过来,邓愈已经入城。邓克明没来得及设伏,城门就失守了,最后只得投降。

这一战,不仅能展现邓愈的勇猛,更能彰显他的胆识和智计。

image.png

其实,洪都之战的前半部分是比较漫长的。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九江)后,继续对南昌施压。陈友谅的丞相胡美(胡延瑞)扛不住压力,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大喜,为了安抚降将之心,朱元璋仍旧让胡美守南昌。但为了牵制胡美,朱元璋纳了胡美之女胡氏为妾,这位胡氏,就是洪武时期著名的胡贵妃。

朱元璋这么做,就是为了绑定他和胡美的关系,让胡美不能再投奔陈友谅。

本来,洪都之战爆发前,邓愈根本不在洪都。但是,1362年,朱元璋亲临洪都视察,邓愈当时刚刚在抚州打败邓克明,听闻朱元璋来江西,邓愈肯定要去参拜。

朱元璋在洪都待了几天后就回南京了,邓愈参拜过朱元璋后,还没来得及走,洪都就出事了。当时,胡美虽然投降了朱元璋,但他麾下的祝宗、康泰两位将军没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决定再度反叛。《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邓愈仓促以数十骑出走,数与贼遇,甚窘,连跳三马,几不免。

邓愈来洪都,本就是来拜见朱元璋的,所以只带了十多个随从。祝宗、康泰发动叛乱时,邓愈手中无兵,仓促之下,连忙逃跑,差点死于非命。

作为一代名将,邓愈被叛军追着跑,这虽然不是邓愈遇到的最危险的情况,却是他最丢人的战绩。

后来,朱元璋派徐达和邓愈联手,重新收复洪都,由于洪都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朱元璋特地从南京调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子)来守洪都,考虑到朱文正没有实战经验,朱元璋又让邓愈来辅佐朱文正。就这样,待洪都之战爆发时,邓愈始终在朱文正身边,面对陈友谅60万大军的围攻,邓愈协助朱文正连续守城85天,矢尽粮绝而城不破,堪称军事奇迹。

三、上马安天下,卸甲定乾坤

洪都之战后,朱元璋领兵来援。在鄱阳湖,陈友谅和朱元璋展开决战。这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力超过80万,最终朱元璋凭借实力和运气,成功打败了陈友谅。自此之后,元末诸雄再无力和朱元璋单独抗衡。而邓愈在鄱阳湖之战中,也立下不朽功勋,事后,邓愈被朱元璋任命为江西行省右丞,节制江西兵马。

关于邓愈的为人,《明史》里有一段记载:

愈为人简重慎密,不惮危苦,将军严,善抚降附。其徇安福也,部卒有虏掠者。判官潘枢入谒,面责之。愈惊起谢,趣下令掠民者斩,索军中所得子女尽出之。

邓愈16岁掌军,生活谨慎持重,治军甚严。在攻打安福的时候,有部下抢掠百姓。军中的判官潘枢听闻后,一怒之下就要找邓愈告状。潘枢见到邓愈,劈头盖脸把邓愈骂了一顿,邓愈这才知道有将士胡作非为,于是下令将违反军令者斩首示众,把抢掠来的美女和钱财还给百姓。潘枢知道后,对邓愈佩服不已。

在平定江西之后,常遇春北上攻克襄阳,因为襄阳军事作用巨大,北面又是元朝猛将王保保的地盘,朱元璋特地调邓愈镇守襄阳。在襄阳,邓愈也做出了一番政绩。史载:

愈披荆棘,立军府营屯,拊循招徕,威惠甚著。

意思是邓愈在这片新地盘上披荆斩棘,立军府营屯,安抚百姓,招引各方势力,恩威显著。可见,邓愈不仅是一员猛将,他脱下战袍后,仍然是一位擅长治理地方的良臣。

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掉张士诚后,决定派徐达、常遇春北伐。当时邓愈的任务是攻占河南,利用中原腹地为徐达等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军需。因此,虽然徐达、常遇春功勋卓著,但军功章也应该有邓愈一部分。

image.png

洪武三年,由于常遇春已经去世,朱元璋命邓愈接替常遇春,协助徐达北伐,担任徐达的副手,邓愈在甘肃遭遇元朝名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邓愈一鼓作气,将王保保击败,《明史》记载:

扩廓屯车道岘,愈直抵其垒,立栅逼之,扩廓败走。

可见,王保保虽然不容小觑,但邓愈却毫不逊色。徐达和邓愈班师回朝后,带回8万俘虏,河州以西皆归明朝版图。

该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徐达、李善长、常茂(常遇春之子)、冯胜、李文忠、邓愈被封为公爵。邓愈虽然在“六公”之中排名最末,但他身后有28八位侯爵,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猛将,都在邓愈之后。

朱元璋在封爵后评价邓愈:

邓愈随我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

笔者认为,明朝初年名将如云,邓愈之所以能被朱元璋封为公爵,理由有三点:

第一,邓愈在朱元璋渡江之前就前来加盟,“从龙时间”较早。

第二,邓愈当初投奔朱元璋时,带着一万旧部,这种雪中送炭的恩情让朱元璋难忘。

第三,最核心的一点,邓愈随朱元璋征战15年,立下战功无数,而且从未犯错。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朱元璋给众将的封赏诏书上,曾提到过汤和、廖永忠本应该封公,皆因为犯过错,所以才被封为侯爵。而邓愈“有功无过”,非常难得。

邓愈从16岁投奔朱元璋,他被封为卫国公时,已经31岁。15年戎装生涯,归来时,虽不是少年,但他凭借自己的血汗,为朱明王朝烙下自己的烙印。邓愈之功,虽然不及徐、常,但绝对不可替代。

四、勋贵超隆宠,兴衰谁认定

邓愈被封公爵后,一刻也没闲着。洪武四年,汤和、蓝玉、傅友德三人伐蜀,邓愈负责押运粮草,蜀道艰难,邓愈没有耽误分毫。

洪武五年,辰、澧诸蛮作乱,朱元璋命邓愈为征南将军,邓愈带领周德兴和吴良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总之,从洪武四年到洪武十年,邓愈几乎每年都参与战事,他所到之处,皆平。朱元璋也觉得邓愈越来越顺手。当时邓愈不管是在军中的地位,还是朱元璋对他的喜爱程度,都是首屈一指的。

洪武十年,吐蕃叛乱,邓愈被任命为征西将军,他带领沐英穿越高原,进入川藏,一路如犁庭扫穴,一直杀到吐蕃腹地,叛军兵败,邓愈一直追到昆仑山方才罢休。

这是一场大胜,也是邓愈人生的最后一战。邓愈在他生命的结尾,再一次为大明的版图上增加一个“省”。

只是,在班师回朝的路上,邓愈病逝了,年仅41岁,刚到不惑之年。当看到沐英一个人带着军队回来的时候,一向坚韧的朱元璋哭了。史载:

太祖闻讯大恸,辍朝三日,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巧合的是,在明朝“开国六公”之中,邓愈和常遇春二人是最晚投奔朱元璋的。这两人都是在打了大胜仗,班师回朝的路上病逝的。两年前,常遇春北伐,一路攻下元朝上都,在途经柳河川的时候病逝。朱元璋听闻后,痛哭不已。而邓愈也是在归途中病逝,朱元璋亲迎邓愈灵柩,失声痛哭。

image.png

我们看待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看他对国家的统一是否有巨大贡献,邓愈的一生,都致力于抗击暴政,还天下安。一代名将邓愈,就此陨落。

邓愈病逝于洪武四年,三年后,邓愈孝期已满,朱元璋命邓愈长子邓镇袭承卫国公爵位,后改为申国公。邓镇少年英勇,有乃父之风,曾几次随父亲征战沙场,也曾随徐达北伐,是不可多得的将二代。

洪武二十三年,在胡惟庸案爆发多年后,韩国公李善长被查出涉及胡惟庸旧案(关于李善长,笔者写过一篇长文:李善长:开国第一功,可免三次死,朱元璋赐他铁券,却杀他70多口)。朱元璋一怒之下,处死李善长全家70余口,并且株连李善长的亲属。很不幸,邓愈和李善长是姻亲,邓愈的长子邓镇之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

也就是说,邓镇是李善长的外孙女婿,按照朱元璋的意思,申国公邓镇也应该被株连。

当时并没有证据证明邓镇涉案,但因为邓镇是李善长的姻亲,朱元璋在明知邓镇可能无辜的情况下,毅然要大开杀戒。

自胡惟庸案爆发以来,前后20多位勋爵被牵连其中,朱元璋不允许任何人为逆案求情。因此,李善长被定罪之后,除了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因是朱元璋的女婿外,几乎无人能从朱元璋的处决书上逃脱。但是,由于邓愈乃开国公爵,在邓镇涉案之初,就陆续有人为邓镇求情,但朱元璋都置若罔闻。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下了处决令,邓镇被拉到菜市口,和李善长的家人一起被杀。

天子一怒,流血漂橹。朱元璋当时满脑子都在恨李善长背叛自己,却忘记13年前邓愈病逝时,他内心的那一丝温存。

邓镇被杀后,邓愈家族的爵位被褫夺,邓愈家族退出明朝的勋爵世家,从此没落。

此后,不管是建文帝登基,还是朱棣篡位,邓愈的子孙再未出现在朝堂之上。邓家子孙在这段时间非常尴尬,他们通过几代人努力,试图二度崛起。

直到明朝第九位皇帝朱佑樘(明孝宗)登基后,邓愈的玄孙邓炳才被授予南京锦衣卫指挥使,虽然不是勋爵,但好歹家族有所起色。

明朝嘉靖年间,嘉靖帝通过大礼议事件掌权,为了彰显自己皇位的正统性,他开始封赏昔日的勋爵,这时,嘉靖想起了明朝“开国六公”中的邓愈。嘉靖帝派人寻访邓愈后人,找到了邓愈的后代邓继坤,加封他为定远侯。至此,定远侯邓氏一脉,又传了五代。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前,第五代的定远侯邓文明为大明朝血战到了最后一刻,最终被叛军所杀。邓氏一族起起落落,和大明朝一样,随风而逝。

往事如风,人们在感慨崇祯亡国的同时,有多少人会想起那个在大明朝艰难二度崛起的邓愈家族?人们在为朱元璋建立巍巍大明而赞叹时,有多人会想起邓愈当年曾入了一万人的“原始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吕后除了狠辣,其实还有柔软人性的一面

​吕后除了狠辣,其实还有柔软人性的一面

126

吕后除了狠辣,其实还有柔软人性的一面 后宫的世界,从来都是与朝堂之上完全不同,这里相比较于朝廷,更像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彰显着人性的贪婪和自私。 电...

​冒顿当初明明可以杀刘邦 莫顿最后为何没有下手

​冒顿当初明明可以杀刘邦 莫顿最后为何没有下手

141

冒顿当初明明可以杀刘邦 莫顿最后为何没有下手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冒顿和刘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时,冒顿单于望着满身珠光宝气,浓桃艳李的阏氏不禁一怔。阏...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73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公元1360年(龙凤六年),刘基(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私人在朱元璋的邀约下入南京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刘基刚到朱元璋...